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普宣教 > 正文

“百色模式”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2023-05-06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兴城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周加孔 摄

  

  “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 崔 彬 摄

  

  对农贸市场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崔 彬 摄

  食品安全,关乎万家幸福。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百色是连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我国“南菜北运”重要基地,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期许值更高、容忍度更低。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绝不容许半点马虎!”百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永智表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让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加强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创新打造食品安全示范‘百色模式’,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共建共治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小而散的生产现状,给百色市食品安全生产、经营销售等监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农贸市场作为各类农产品的汇聚地,是食品安全监管最重要的区域之一。4月18日,记者走访市区人民市场,只见在市场正门上方挂着一个大数据监控实况大屏,上面滚动显示当天销售额类别占比、客流量走势、农残监测公示等信息。走进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干净的通道,鲜肉区、蔬菜区、熟食区等区域布局合理、秩序井然,照明灯、排水口等设施配备齐全;每个摊点上方均安装一个显示屏,上有店主名字、联系电话、营业执照以及销售的农产品名称、价格、产地等信息。

  “放心咯,我在这里卖菜十几年了,这些蔬菜绝对安全!”在赵阿姨蔬菜店前,当记者问其售卖蔬菜是否被检测过农药残留时,她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都来登记产品来源地,隔三差五还随机抽样检测,而且买卖行为都进行实时监控,出了问题,我也逃脱不了责任。”

  为了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布局优化、环境优美、商品优质的购物环境,百色市引进中国智慧农贸领域的领军企业——沃沃农贸集团,对市区人民市场、向阳市场等农贸市场进行智慧改造升级并经营管理。“公司有检测室,每天都会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并进行公示;而且每天都有专人对产品来源地进行登记,确保可追溯。”在人民市场工作15年的管理员卢雄山介绍道。

  当天,右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股负责人吴章涛正在人民市场指导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他表示,市场经营管理公司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经营,有利于弥补行政监管力量的不足,更有利于提升食品安全质量。

  不仅农贸市场,从田间地头到车间厨房,从加工生产到经营销售,食品安全,无处不在。为此,百色市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推动“食安百色”向更高水平迈进。组建市、县两级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成立综合执法部门,设立141个乡镇市场监管所,并在全市1951个村中聘请1973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全面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和力量;在市、县、乡镇各级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食药环”犯罪侦查队伍;制定出台《百色市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百色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百色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工作报告当中,逐级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凝聚共管合力,全方位夯实食品安全责任之基。同时,大力实施农产品过程追溯,带“证”上市准入制度,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及品质。

  数据显示,自2015年申请创建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百色市创新打造食品安全示范“百色模式”,关注从农田到餐桌、从校园到企业、从团体到个人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截至目前,百色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社会满意度从2016年的67.72%提升到2022年的86.47%。

  “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智慧监管

  孩子在学校吃什么?食堂师傅操作是否规范?企业生产的食品是否卫生?网红食品是否合格……现如今,通过“百色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可以实时查看学校后厨、食品安全公示信息,可以了解企业加工生产的全过程。

  这些,得益于百色市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

  2022年7月,百色市食品安全智能服务平台正式启用,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模式,构建了校园食品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并依托网络传输技术在互联网上远程共享。通过“百色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网站等可随时查看学校食堂证照、人员健康证、环境、加工过程、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储存状态,进行实时远程监督,实现“画面可存储、问题可核实、信息可追溯”,从源头上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目前,全市已完成1742所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建设,全市学校系统录入智能监管平台食品安全主体信息率达100%,平台接入云摄像头2932个,每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材料信息录入率达93%,管理部门可通过平台监控,查看学校食堂各个环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范要求,并第一时间督促学校整改落实,实现校园食品安全“互联网+”全方位监管,构建起部门监管、学校自律、公众参与的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数据“邂逅”食品安全,可以实现全链条“来源可溯”、全视角“过程可控”、全智能“数据分析”。近年来,百色市积极探索建设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百色模式”,升级“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412家冷链食品企业纳入“八桂集中仓”追溯平台进行溯源管理,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可追溯;全市328家生产经营主体和1724家企业分别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平台监管;全市242家兽药经营企业安装国家兽药追溯信息化管理软件,实行兽药二维码追溯动态监管。3年来,全市主要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重拳出击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2年12月8日,右江区一海鲜店销售的黄骨鱼,经广西—东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恩诺沙星项目不符合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被右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查获并没收违法所得,该局同时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销售兽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用农产品行为。

  2023年2月14日,田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一家校外托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依法进行检查时,发现当事人涉嫌经营“5角包牛肉味”等3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且与其他有效期内的食品混放在货架上,也无“超过保质期食品”等字样标示。该局执法人员当场对上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实施了扣押,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作出行政处罚。

  ……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然而,总有一些商家或者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此外,百色是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线长达365公里,境外食品的输入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不小的挑战,走私冻品及活体牲畜往往存在着极大的疾病传播隐患和产品质量隐患。

  为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百色市各级各部门协同推进,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铁拳”“昆仑”“国门守护”等行动,严把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持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2022年,全市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209起,刑事拘留37人,逮捕5人,形成了震慑力。其中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食品违法案件达2182起,案值377.56万元,罚没金额282万元。(记者 陶汉山 通讯员 李秀香)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05/t20230505_659871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