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儿童开展互动游戏。

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
“大三那年,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毕业10年内成立一家由自己发起的社工机构!”3月,灵山县新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代表陆林锋回到母校,分享个人职业成长历程时这样说。
从闯荡深圳到返乡创业,再到成为钦州优秀社工、广西“最美社工”,陆林锋的社工之路,一路走来,初心不忘,步履不停。
外出打拼,帮助别人也收获成长
10年前,社工行业在广西刚刚起步,社工机构只有零星几家,社工服务岗位很少,从事社工职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面对这样的大环境,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的陆林锋,选择到社会工作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深圳市闯荡。
在深圳,陆林锋曾经为休学在家的白血病患儿讲解救助政策,为孩子及其家庭提供情绪疏导,帮助他们度过黑暗时期,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曾带领女社工帮助受家暴的妇女走出心理阴霾,为其链接心理咨询师资源、搭建妇女互助平台、引导夫妻双方调整沟通方式、缓和夫妻关系……
在外打拼的日子里,陆林锋坦然接受工作中的起伏坎坷,这是一种内心的成熟,更是一种心态的沉淀,在全心服务对象的同时,也让自己也有了更多成长。
返乡创业,一步一脚印实现梦想
时光往复,但陆林锋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
“打算在哪里或者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它呢?”在一次与一位社工机构资深督导谈起职业目标时,对方的一句反问,让陆林锋陷入了沉思。
“家乡还没有社工机构,还没有社工服务,还有很多困境儿童和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他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技能正是家乡更迫切需要的。
经过深思熟虑后,陆林锋毅然决定离开深圳,返乡回馈自己出生、成长的土地,将自己所学所经历的奉献给家乡。
定了方向,立即启程。陆林锋辞掉了深圳一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的职务,回到了灵山县。
2016年,灵山还没有本地社工机构,仅外地的一家社工机构在灵山承接的项目在运作。陆林锋看准机遇,于2017年初成立了该县第一家本土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创了灵山县零社工机构的先河。
社工团队刚刚组建,除了陆林锋是一名持证社工师,其余的同伴都是非社工专业、零服务基础的人员,大家对“社工是什么”“怎么开展社工服务”“如何精准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怎么样才算专业服务”等问题都一知半解。
陆林锋结合自身经验和思路,召集新入职社工开展岗前、社工师备考、社工理论和技能等培训,以“师徒式”督导模式,手把手带领社工进村入户探访和调研、开展团体活动、链接社会爱心资源,加强对外培训和交流,鼓励社工大胆服务,引导社工专业成长,为钦州社工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当起了“领路人”。
6年来,陆林锋通过新阳社工机构这个平台累计培养了68名专职社工人才、9名中层管理骨干,组建了14支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了新阳党支部和工会,累计获得各级个人和团体奖项61项,并于2021年评上了钦州市5A社会组织,成为了灵山县第一家5A社工机构。
回馈家乡,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
“我很想念爸爸,我也希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个幸福的家庭。”一名父亲死亡、母亲失联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玲(化名),在社工入户一对一面询时透露出这样的渴望。
2020年8月,陆林锋带领社工团队帮助筹集危房改造爱心资金10万余元,争取各方政策和物资支持,建设属于小玲的新家,指导党员社工带领志愿者帮助她打扫住房卫生、搬入新家,引导她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让她感受更多的温暖。
陆林锋以新阳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做好带头模范,带领社工持续开展“党旗飘扬,社工同行”服务,坚持结合每月“两日一争”主题党日、支部结对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全体党员、社工深入各镇(街道)和各村(社区),通过“党员+社工”足迹丈量乡村,用微笑敲开服务对象家门,全方位了解其生活急难紧需;联合多方力量,提供有温度、有人情味的社工服务,鼓励、陪伴服务对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情绪困境、回归生活正轨、重拾生活信心。
先行领路,结伴同行。陆林锋及其社工团队一直扎根灵山基层、深入社区和农村,通过组建党旗领航,推动“五社联动”,持续实施优抚安置、护童成长、长者院舍融入、镇(街道)社工站等社工服务20余个。
“感谢你们的关心,到家里来看我们,还带来了义诊服务,真真切切地方便了我们这些出门不便的老人!”受助人陆爷爷拉着陆林峰的手感激地说。
2017年至今,陆林锋带领的新阳社工团队一对一个案帮扶困难群众339个,开展各类群体团体活动1335场,累计服务147438人次,服务覆盖灵山县19个镇(街道办)的300多个村(居),服务覆盖率达75%。(记者 赖昕 通讯员 黄嫔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