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未成年人,让他们快乐成长。黄爱萍 摄

与孩子们一起开展兴趣活动。黄爱萍 摄
“社工要有为民情怀,我们要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传递给广大群众,用社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一老一小’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师、钦州市浦北县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唐学丽这样说,也这样做。她扎根基层多年,用社工知识技能、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服务民生实事,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用生命影响生命——
做群众身边的“解忧人”
“唐姐姐,你什么时候来,我们想你了。”多年来,孩子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唐学丽。
2017年,唐学丽组建“社工+志愿者”团队,连续6年承接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儿童之家”志愿服务项目,在浦北县264所“儿童之家”开展约1600场活动,直接服务儿童、家长逾12万人次,与基层干部、广大儿童、家庭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为变故致贫的家庭申请社会救助,为遭遇不幸的孩子开展心理疏导,为困境儿童重构社会支持,为特困老人送温暖送服务,帮教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唐学丽用行动践行着“生命影响生命”的信念,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9—2021年间,唐学丽培训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约900人次,帮助提高了儿童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并搭建起“儿童主任+专业社工”联动工作模式。
“这里有一个休学在家的高三学生家长过来求助,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北河社区儿童主任钟纪珍打来电话后,唐学丽马上介入,通过个案服务调动家庭、学校支持资源,缓解服务对象家庭压力、学业压力、成长压力、朋辈压力等,促使服务对象提升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并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每次服务我都希望能看到这样好的结果,感觉一切都很值得。”唐学丽笑着说。
用实干诠释使命——
做人民群众的“筑梦人”
“社工是要有助人情怀的,要致力做有厚度和温度的民生服务,让受助群众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唐学丽服务的个案中,很多服务对象在摆脱困境后都积极加入志愿者团队,用奉献升华生命的意义。
“有一段时间我休学在家,不想读书、不想未来、只想躺平,是唐社工带我走出来的,我现在除了过好自己的人生,也想多做些对社会有用的事。”在环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小覃如是说。
作为一名社工,唐学丽用行动践行助人使命,《让爱更有能力》等多篇社会工作案例被选刊入《钦州市优秀社会工作案例集》中,村(社区)干部、老师、家长、学生……很多都是她服务的对象。
梦想或许很遥远,但只要一直坚持,就能抵达。
“我希望我的服务是可以为人民群众‘筑梦’的”,唐学丽坚定地说,也一直这样践行。
疫情防控期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服务人群的居家安全、物资准备、生活学习需要特别关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唐学丽带领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以社工站为平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1000多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送活动、送服务上门行动,聚焦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环境保护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提高留守、困境儿童的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用党心映照初心——
做新征程中的“追梦人”
身为党员,唐学丽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带领机构承接服务包括镇(街道)社工站、“儿童之家”志愿服务、志愿红·浦北美、留守或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在内的服务项目30多个,指导打造一批包括“集善坊”“青葱课堂”“守护一老一小 消防保驾护航”等在内的特色服务品牌。其中,“守护一老一小 消防保驾护航”获2022年钦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要着重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待遇和职业地位”“要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推进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浦北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唐学丽非常珍惜能为群众、为社工发声的机会,助推县域社会工作发展,大大夯实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县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1家增加到4家,专职社工从最初的2名增至目前的60多名。
“我们是社工,但同时也是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2023年2月份,在团县委的支持下,唐学丽担任浦北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并表示将会发挥好社工专业优势,积极践行“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也希望有更多青年志愿者加入,聚集更强大的服务力量。
“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社工是大有可为的。”这是唐学丽一直坚定的信仰,不曾动摇。(记者 赖昕 通讯员 黄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