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普宣教 > 正文

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09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要论述,第一次把“三大战略”放在一起统筹部署,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为新时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大力推动科教振兴

  科学技术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广西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具有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肩负着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历史使命。广西应当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为己任,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未来。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快建设符合广西区情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加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深入推进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经之路。近年来,广西聚焦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广西科改33条”、科技项目揭榜制、科技创新条例等新政,10年来,累计突破重大技术近400项,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3700家,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但一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不畅,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企业创新主体缺位等问题仍存在。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破除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现象,清除有形无形的“栅栏”,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流动。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让更多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机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支持开展科创投资试点,推行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

  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

  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放在最优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实现广西科教振兴、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营造良好的引才用才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发挥广西科技力量作用,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人才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位置,推动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创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真正营造出尊重人才、求才若渴的浓厚氛围,让各方面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有作为。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应尊重人才成长管理规律,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灵活、开放、高效的人才创新体制,形成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技奖励机制,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中国—东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合作,重视青年尤其是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区域甚至世界影响力的科技人才,大力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凸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中的广西元素。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科教、人才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视察广西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坚持创新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自立自强,以创新发展引领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围绕重点产业构建先进科技创新体系。应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进行技术攻关,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争取在广西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建立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区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围绕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强化创新链部署,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发展,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深入开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促使优势主导产业进入智能化供应链,打造“智能+”驱动的产业新形态、新链条、新集群,推动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蛙跳式”发展。

  积极服务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新发展阶段,广西必须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力量。完善党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强对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促进技术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技术要素配置效率,调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作者 陈 牧 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秘书处处长)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304/t20230403_658441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