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普宣教 > 正文

新时代青年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旨

发布时间:2023-04-09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总是以社会现代化作为前提,社会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也在不断促进人的现代化,最终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青年与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存在着彼此塑造、交互影响、有机统一的联动性关系,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也是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党的二十大全面擘画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划蓝图,为新时代青年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新方向与新路径。

  以良好的科文素养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历程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基本相吻合,要利用好人生的黄金阶段努力涵养科学人文素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青少年人口是实现现代化的行动主体。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14—35周岁青年人口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28.4%;0—14岁人口约2.5亿人,占总人口的18%,二者之和占全国总人口将近一半。可以说,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度与质量与我国青少年群体的科学人文素养状况密切相关。发挥新时代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流砥柱作用离不开其知识才干和健康体魄的支撑。一方面,面对日出不穷的各种新知识、新事物、新挑战,青年需要持续提升学识的深度与广度,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在实践中砥砺才干、锤炼本领。另一方面,勇开风气之先、走在时代前列,以青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以身心的健康状态作为前提保证。因此,广大青年要学会在学识与健康的协调发展中实现自身科学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理想信念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特征和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识。新时代青年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跳出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认知误区,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勇毅前行。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砥砺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不断补足精神上的“钙”,挺直精神上的“梁”。党旗所指就是青年所向,越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越需要广大青年筑牢理想信念,不断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投身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做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拥护者、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以奋进的精神风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各种社会力量中最为积极、最有生气的中坚力量,青年是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规划的活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青年学子要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续前进,面临着日益深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形势的挑战,势必会进入“险滩”和“深水区”,要啃“硬骨头”。怎样应对“黑天鹅”事件,怎样防范“灰犀牛”事件,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考验,也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新检验。“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应奋楫笃行、锐意进取,把握时代脉搏、激发创新思维。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拒做“佛系”“躺平”青年,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努力实现自我超越。面对未知的风险挑战,青年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发扬未雨绸缪的预见精神和勇毅向前的担当精神,做好迎接前进道路上惊涛骇浪的准备。

  以绿色的生态理念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谋求高福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的现代化模式不同,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价值导向,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化理念,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广大青年高度认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科学论断深入人心。他们普遍认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积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近年来,全国各级共青团组织先后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12.2万余次,吸引近1.1亿人次青少年踊跃参与。以共青团为主导,以团员、少先队员、青年环保社会组织、青年环保志愿者为主体的环保志愿力量日益壮大。面向未来,广大青年应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休戚与共的生态环境因素,更多地参与环保主题的青年创新项目或志愿活动,主动拥抱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广博的全球视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彼此间的互通共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进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历史赋予责任使命,时代呼唤青年担当。一方面,广大青年应树立世界格局,做中国之声的传播者。作为“互联网原住民”,青年群体对于社会舆论和国际舆论有天然的关注自觉性和参与主动性。青年要发挥自身的表达创作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美美与共、和谐共赢等价值理念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文化载体相交融,助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搭建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桥梁。另一方面,广大青年要利用好世界舞台,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新时代青年既拥有着“平视世界”的底气自信,也葆有着广博开放的格局胸襟,在世界舞台上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当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积极做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友好文化使者,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和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平幸福作出中国贡献。(李博瑞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304/t20230406_65861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