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黄惠明:一生只做一件事,让地道湘味香飘四方

发布时间:2025-11-13 作者:佚名 来源:

湘水汤汤,浸润出湖湘大地的灵秀与坚韧;炊烟袅袅,升腾起湘菜文化的酸辣与鲜香。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位与湘菜相守四十四载的匠人。他从湘南小城的灶台起步,以“为民烹鲜”的初心,将民间滋味打磨成行业标杆;怀“以食传文”的情怀,让湘菜成为连接文化与生活的纽带。他集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于一身,却始终扎根一线,用一把厨刀、一口铁锅,书写着湘菜从乡土走向广阔舞台的奋斗历程。这位以一生践行“饮食即仁道”的从业者,便是长沙市惠民耕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惠明。


初心如磐:从乡土灶台走向行业之巅

1964年,黄惠明生于湖南汝城。童年时,山间的鲜笋、河畔的活鱼、田埂的时蔬、柴火与土菜油的交融,化作他对民间美食的眷恋。1981年,17岁的黄惠明在汝城三江口开办“惠民饮食店”,彼时的餐饮市场,不少经营者追逐“重刺激、艳色泽”,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不用味精提鲜、不用色素增色、不用隔夜食材”的“三不原则”——这份对食材本味的坚守,让小店的菜肴因纯粹与安心赢得邻里信赖,也为“惠民耕食”的品牌基因打下了坚实的底色。


黄惠明自幼跟着长辈学做菜,“煮、蒸、煎、炒”到“烩、炖、煨、卤”在他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愈发娴熟。他深知,许多珍贵的民间食谱与技法正随着老厨人的离去而消失,于是主动踏遍湘南山区走访老艺人,记录下即将失传的配方与手法。这份对民间风味的敬畏与抢救式挖掘,不仅让他积累了深厚的烹饪功底,更让他坚定了“推广民间食谱、倡导绿色健康美食”的人生方向。

四十四载深耕,黄惠明以精湛技艺与对行业的突出贡献,收获了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成为湘菜领域公认的标杆人物。他是“影响中国的十大湘菜大师”之一,先后获评“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湘菜大师”“国家高级考评员”,更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斩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国家特殊津贴与湖南省特殊津贴。

在赛事与学术领域,他的成就同样亮眼:1999年,其烹饪事迹与代表作品被收录进《中国名厨技艺博览》;2000至2002年间,他在“香港杯”海鲜大赛中三获银奖,摘得东方美食国际大奖赛银奖,还凭借出色的管理能力赢得中国餐饮“华夏之星”杰出管理奖;2003年是他的“丰收年”,论文《初探湘菜发展新思路》获全国餐饮论文赛一等奖,“香港杯”海鲜大赛金奖、湖南省第四届烹饪技术大赛金银牌也收入囊中;2004年,他研发的五道典故菜肴获金牌,四道地方风味菜获评“湖南名菜”,个人更入选《中国烹饪大师》名录;2005年,他跻身《世界名人录》,并斩获“中华金厨奖-最佳技术创新奖”,成为行业创新的代表。


近年来,他的荣誉版图持续拓展:2018年,获“改革开放40年,湘菜发展30年功勋人物奖”,见证湘菜发展的关键历程;2019年,在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上摘得“中华美食工匠”奖,彰显匠人精神;2020年,当选“2020湘菜年度人物”,成为年度行业焦点;2021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同年创立中国饭店协会“黄惠明烹饪大师工作室”,搭建起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平台;2022年,荣获“湖南省特殊津贴”,进一步夯实行业地位;2023年,入围“2022年度最美厨师”,获评“2023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年度人物”,开启湘菜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征程;2024年,他斩获“全国非遗大国工匠”称号,被授予“国际文化大使”,企业也获批“中国湘菜(长沙)非遗技艺研学基地”,成为央视《艺术名家》《艺术传承》栏目认可的非遗传播载体;2024年,“湖南省技能大师黄惠明工作室”正式获批建设,企业获评“全国非遗创新发展最具代表性社会责任企业”,标志着他的事业迈入“技艺传承+社会责任”的新高度。


从一间小馆到覆盖“餐饮、农业、供应链”的产业集群,黄惠明的创业之路始终与湘菜产业的发展同频共振。1993年,他创立“惠民厨艺培训中心”,将整理的《湘南菜民间技法13例》作为教材,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湘南民间烹饪技艺;2009年,他瞄准湘菜食材供应链的痛点,成立长沙市驷人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源头把控食材品质,为湘菜发展筑牢供应链根基;2018年,长沙市惠民耕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他的餐饮事业从“单一经营”转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如今,他已构建起“餐饮管理+农业科技+湘菜食材厂商联盟直供平台”的多元产业格局,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服务。同时,他身兼中国饭店协会名厨专委会常务副主席、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湘菜产业供应链委员会理事长等职务,以行业领军者的身份推动湘菜产业规范化发展——他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搭建从业者交流平台,为湘菜产业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持续动力。

守正创新:以匠心与科技赋能湘菜

“饮食之道,亦是仁道。”黄惠明始终将“健康”作为湘菜创新的核心准则。早在“惠民饮食店”时期,他提出的“三不原则”就为健康湘菜埋下伏笔;2015年,他带领企业发布《健康湘菜白皮书》,首次明确“少油、少盐、低脂,荤素搭配”的健康湘菜标准,推动湘菜从“重口味”向“健康化”转型,让湘菜既能满足味蕾,又能守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他对健康湘菜的探索,还深入到味觉的根源。湖南气候湿润,人体易积湿气,而湘菜的“酸辣味型”恰好能开胃祛湿、驱寒活血。黄惠明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酸辣味型”的健康密码:酸味取自自然发酵的泡菜、陈醋,避免使用人工酸味剂;辣味来自泡椒、剁椒、衡东黄贡椒等天然辣椒,拒绝工业辣椒精。通过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毕业的儿子黄琦(硕士)在味远红芳工作室反复调试酸辣比例,最终实现“酸而不腻,辣而不燥”的味觉平衡,让湘菜的地域特色与现代健康需求达成和谐统一。


2025年,“‘湖南院士一桌饭’餐饮研创基地”的成立,是黄惠明带领二个儿子湘菜大师黄亚杰、食品硕士黄琦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标志性实践。此研创基地以“用科技守护传统风味”为核心,将科学工程技术引入湘菜制作,让大数据与现代工艺碰撞出全新可能。


在研创基地,黄惠明团队针对传统豆豉火焙鱼“依赖老师傅经验、口味不稳定”的问题,通过精准温控与湿度调节,复刻古法熏制工艺,让每一批火焙鱼都保持一致风味;为锁住时蔬的鲜香与营养,他们采用冻干技术替代传统晾晒,避免食材因长时间处理流失营养;甚至借助AI数字味觉分析系统,量化湘菜“香辣平衡度”,让酸辣口感的稳定性大幅提升。

2025年五月,湖南省技能大师黄惠明工作室研究员黄亚杰和伍亮大师主理,常德河州甲鱼项目:湘菜甲鱼十八味“潇湘甲鱼宴”,入选《2025年餐饮工匠精选案例集》在第五届中国餐饮工匠节期间发布,荣获“中国餐饮工匠”称号。

“湖南院士一桌饭”的研发,更将湘菜与科研精神紧密结合。团队联合科研机构,深入分析食材的营养价值与风味物质:在“袁隆平院士大米养生全米宴”中,充分挖掘大米的膳食纤维与维生素,搭配湖湘特色的菌菇、蔬菜,打造出兼具文化内涵与养生功效的宴席;在“菌八仙宴”中,通过科学搭配不同菌种,实现营养互补,让宴席既美味又健康。这种“科技+文化+美味”的融合,为湘菜创新开辟了全新路径。

作为湘菜非遗技艺的核心传承人,黄惠明始终致力于让民间技艺“活起来、传下去”。2024年,企业获批“中国湘菜(长沙)非遗技艺研学基地”,成为央视《艺术名家》《艺术传承》栏目认可的非遗传播平台——这不仅是对他非遗传承工作的肯定,更让湘菜非遗技艺有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在传承体系建设上,黄惠明更是不遗余力。他培育五代弟子1200余人,构建起“惠师门”代际相传的传承网络。此外,他还著书《惠民耕食传记》,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技艺资料;作为核心编审参与《中国湘菜标准九大地方菜》的编制,推动湘菜技艺从“口头相传”走向“标准化、规范化”,让民间技艺在系统传承中焕发新生。

格局致远:以湘菜为媒链接世界

黄惠明始终坚信,一道好的湘菜,不仅要好吃,更要“有故事、有文化”。基于此理念,他带领团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宴席:“潇湘八景宴”以湖湘著名的“潇湘八景”为灵感,每一道菜对应一处景观——“江天暮雪”用洁白的鱼丸搭配翠绿的蔬菜,再现冬日江面的静谧;“洞庭秋月”以洞庭湖大闸蟹为主料,搭配秋月梨,还原洞庭秋夜的清美。这些菜品不仅造型精致,更让食客在品尝中感受湖湘山水之美。

作为“2023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年度人物”“国际文化大使”,黄惠明始终以“湘菜国际化”为己任,积极搭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桥梁。他深知,湘菜要走向世界,既要保留核心风味,也要适应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为此,他在澳门科技大学设立“厨艺工作坊”,向国际学子传授湘菜技艺。依托“一带一路”饮食文化交流契机,他还曾多次带领团队走出国门,传播湘菜烹饪技法。2023年至2024年黄惠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AI智能管理班学习,继续教育期满获“北京大学结业证书”后,远赴英国剑桥大学凯撒学院研读AI智能课程,获“剑桥大学结业证书”,同时到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访学,提高大数据思维能力,2023-2025年研修IGEMA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年学习期满,获“工商管理硕士”。2025年带领团队主要成员黄亚杰、伍亮、黄琦赴马来亚大学学习,提出“清真湘菜”概念,立项研究清真湘菜系列菜,并拿到马来亚大学“高级餐饮管理”“高级行政总厨”“清真食品安全认证”并参与国际美食论坛,2025年马来西亚柔佛州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厨艺大赛,参与制作馅饼系列全长4399个,获认证为全球最长馅饼链,成为吉尼期世界纪录大全证书拥有者。这些尝试,让湘菜逐渐融入国际主流餐饮体系,也让更多人通过湘菜认识中国、了解湖湘文化。


“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盈利,更在于为社会做贡献。”这是黄惠明经营企业的准则。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设立“惠基金”,用于捐资助学——资助贫困学生学习烹饪技艺,开展厨师训练营、厨艺快培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搭建湘菜食材厂商联盟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与聪厨食品、龙牌酱油、味远红芳、湘汝辣椒、辣拇指剁椒、腊诱堂皮纸腊肉、湘西木房子腊味等地的工厂和农户合作,研发推广预制食材、辣椒酱、腊肉等湘菜特色食材的加工与种养植,帮助农民增收;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他带领企业捐赠20万元物资,组织员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疫一线。

在行业层面,他深知厨师群体面临的转型压力。随着餐饮行业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不少传统厨师因固守“老手艺”、不愿学习新技能而面临失业。为此,他呼吁同行放下“正宗”执念,保持空杯心态,并分享转型成功的案例。他还组织免费智能机器人炒菜培训班,帮助传统厨师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


未来,黄惠明计划进一步深化“智慧厨房实验室”的建设,探索AI配餐、智能烹饪等前沿技术,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湘菜制作;联合国家级科研机构搭建“健康湘菜大数据平台”,提供个性化的膳食方案;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湘菜进社区”公益活动,让饮食文化代代相传。他始终坚信,湘菜的未来,是传统匠心与现代科技的共生,是乡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交融。

四十四载灶台坚守,从汝城小店到产业品牌,从食谱收集者到文化传播者,黄惠明以“以民为天”的初心、“守正创新”的执着,让湘菜焕发活力。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仍奔波于厨房与研发基地,视湘菜为一生事业。未来,随“湖南院士一桌饭”项目成果推进与国际传播深化,黄惠明必将带领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湘菜产业会员企业大道同行,让湖湘味道载着文化与匠心,香飘更远,为中国饮食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