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碳” 目标成为全球共识,储能产业作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支撑,正迎来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近日,沃橙新能源董事长徐一尘受邀对话央视主持人董倩,做客《信用中国》栏目。与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倩围绕“储能安全 零碳未来” 展开深度对话。从技术革新到战略布局,从争议回应到行业担当,这场权威对话不仅解码了中国储能企业的硬核实力,更勾勒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央视背书,权威对话
储能“本质安全”的中国方案
作为国家级权威媒体平台,央视《信用中国》始终聚焦诚信企业与行业标杆。此次沃橙新能源董事长徐一尘受邀受访,既是对企业在储能领域技术突破的认可,更是对其发展理念的肯定。节目中,主持人董倩直击行业痛点,围绕储能“本质安全” 这一核心命题展开层层追问,而这正是当前全球储能产业亟待破解的共性难题。
面对行业难题,沃橙新能源董事长徐一尘给出了明确答案:为从根源上化解储能安全隐患,沃橙新能源自主研发地埋式储能“星曜石” 系统,通过颠覆性技术革新,实现 “本质安全、不占空间、效率领先、极寒抗性、零故障率” 五大核心突破。相较于传统储能产品普遍存在的起火爆炸风险,“星曜石” 系统彻底摒弃依赖空调制冷的传统方案,既解决了高耗电难题,又消除了设备运行不稳定隐患;同时凭借真空装甲防护技术构建物理安全屏障,结合自研 DIEM 系统(分布式智能能量管理器)的“去中心化技术”,构建起覆盖设计、运行、维护全流程的 “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从技术底层杜绝安全风险,为行业提供了本质安全的全新解决方案。

150亿投资布局+多元协同
构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在谈及企业战略布局时,沃橙徐一尘向央视主持人董倩详细介绍了沃橙新能源的发展蓝图:计划投资 150 亿元,在全国布局 5 个电芯生产基地,打造 “研发 - 生产 - 应用” 全产业链闭环,形成从核心部件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掌控力。与此同时,沃橙新能源已与“五大六小” 能源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构建起覆盖研发协同、生产联动、市场应用与项目落地的立体化产业协作网络;
值得祝贺的是,在节目播出前几天:沃橙新能源凭借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入选上海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成为地方领导部门重点扶持的新能源标杆企业。

当前,在“双碳” 目标驱动下,中国储能市场正经历深刻的格局重塑。国内市场一方面呈现装机规模高速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也面临竞争同质化、商业模式依赖渠道资源、中小企业回款周期长等发展痛点;而海外市场则展现出差异化机遇 —— 国际客户将产品品质与安全标准视为核心采购依据,其储能装机价格维持在每瓦时一元人民币左右,利润空间更为可观。对此,沃橙新能源确立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战略格局,凭借技术迭代提升产品性能,以终生质保的服务理念赢得市场认可,通过国际化布局开拓增量空间,在全球储能市场中抢占先机。
直面争议,透明沟通
面对行业内的各类关注与疑问,徐一尘董事长在专访中坦诚回应,以透明化沟通展现企业的责任与底气:
关于 “地埋式储能‘星曜石’系统安全性” 的质疑,他强调,安全是“星曜石” 系统的设计核心,通过制冷方案革新、物理防护升级与智能管理赋能,系统已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本质安全,从根源上杜绝了传统储能的安全隐患;
对于“价格内卷” 的争议,他明确表示,沃橙的产品定价并非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化成果—— 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企业在提升产品安全与转化效率的同时,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合理降低,“我们是在卷技术而非卷价格,地埋式储能系统‘星曜石’的推出将推动行业实现颠覆性变革”;
对于150亿投资投资投资的战略考量”,徐一尘详表示,这笔战略投资并非依赖单一资金渠道,而是通过“自有资金 + 外部融资” 的组合模式保障资金链稳定;同时借助前期充分的市场调研、与能源央企的深度协作及国内外企业资源置换,我们已建立成熟的产能消化路径,有效规避产能过剩风险,让大规模投资切实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锚碇零碳目标
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储能不是孤立的产业,而是连接新能源发电与用户需求的关键纽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答题。” 节目尾声,沃橙新能源徐一尘董事长谈及行业使命时表示,未来沃橙新能源将持续以“本质安全” 为核心,迭代升级 “星曜石” 地埋式储能系统,加快 150 亿电芯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度,深化国内外产业协同,推动储能产业从 “高速增长”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型。

此次与央视董倩的对话,既是对沃橙新能源品牌实力的集中展示,也是对中国储能行业发展成果的重要见证。在能源革命的大潮中,沃橙新能源正与行业伙伴携手,以技术突破破解产业难题,以责任担当守护储能安全,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