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昂的“投资两元中百万.…”广播喇叭声中、在气派豪华的“一铺在手子孙无忧”的喧闹推广台下,在卖吃食、饮料、玩具、美容产品摊旁,一方铺着白布的书桌,构成了一个寂静的舞台。红色横幅上,“《赵家葛坊》首发签售会”的字样,为这个充斥着拚运气赢大奖广告与又便宜又好吃的市集,注入了一缕格格不入的文化气息。作者赵今月先生,一位身着白色中式上衣、白发苍苍的长者,正端坐其后。他的一生,都致力于葛产业的发展,从制定行业标准到二月风葛粉通过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再到湖北精品。最终,他将这份实业家的理想,倾注于文学——耗时三载,在疫情期间写下这部长篇小说,试图为葛根产业赋予灵魂,让“葛”在文学的殿堂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签售桌上,与书籍并排放置的金黄色的“仁、义、礼、智、信”纯铜书签十分耀眼,旁边的赠品葛粉、葛粉粉条,并非简单的商品,而是他毕生的实物见证:他倡导以“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引导葛根产业发展,他笔下的《赵家葛坊》,讲述的正是植根于传统美德的家风传承与工匠精神。然而,他所构建的这个充满信义、仁德的文学世界,在当下这个“为生活添彩”直接等同于“更多金钱”的商业社会里,显得异常孤独。

现场景象清晰地映照出这种错位。几位白发老人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一位身着深蓝色外套的老者,拿到签名后便肃立一旁,迫不及待地沉浸于书中的字里行间,仿佛在寻觅一种久违的精神共鸣。他们是赵今月先生理想中最知音的读者,他们的存在,印证了那种传统价值并非虚妄。但更令人动容的,是一个小女孩的出现。她扎着马尾辫,双手捂嘴,睁大了清澈的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视着伏案签名的赵今月。随后,在另一刻,她接过老人亲自递来的书,一老一少,完成了一次无声的、跨越年龄的文明交接。这束纯然求知的目光,是这场签售会最珍贵的肯定。

然而,与这温馨一幕形成尖锐对比的,是周遭的环境。巨大的“投资两元中百万”广告宣告着“不劳而获的快乐”,邻摊的低价好喝饮品飘来阵阵香精香料的香气,更有顾客在扫码付款时,目光仍牢牢锁定在手机屏幕上。赵今月先生一生的追求——让人之性回归真诚,让物之性回归本真,为葛产业注入深厚的文化力——在此刻,似乎被简化为一次集市上略显冷清的摊位活动。他提升工艺、制定标准的实业心血,他赋予葛产业以“仁义礼智信”文化灵魂的文学抱负,在更为强大的商业逻辑面前,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悲哀。那寥寥数位老者与一个小女孩的驻足,既是对他坚守的慰藉,也仿佛是对其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无声诠释。

这场签售会因而成为一幅意味深长的时代缩影。赵今月先生的坚守,是一位文化理想主义者对抗时代浮躁的孤勇。他的悲哀,源于高蹈的文化诉求在实用主义面前的曲高和寡。但那位小女孩专注的眼神也预示着,只要播种,便有希望。他所坚守的,不仅仅是一部《赵家葛坊》,更是一种让物质产业因文化而高贵,让商业精神因道德而充实的古老理想。这微弱的星火能否燎原尚未可知,但其存在本身,在喧嚣的市集中,已然是一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