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罗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抓实乡村建设
引领美丽乡村蝶变升级
2023年以来,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标广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最广大群众。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该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注重以党建为抓手聚合资源要素,大力开展“群众增收”突破年活动,带动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等工作质效全面提升。2023年,全县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发展到2.3万亩,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7万亩,建成河池市首个甘蔗二级良种繁育基地;小长安镇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引进银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个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肉牛养殖规模发展到8.5万头;全力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第五届广西稻渔丰收节在“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举行;小长安镇双蒙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
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开创乡村治理新篇章。该县坚持党群同心共建共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机制,推广“党建+积分制”管理模式,将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推进乡风文明等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折算计分,计入“积分档案”,有效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务实抓好生活垃圾处理,在全市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全域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提升至100%;切实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2个。同时,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发展、乡村建设等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快车道。
聚焦生态资源优势,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该县紧抓广西支持河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新机遇,全面深化推进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工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依托“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以“一座山”“一瓶水”“一瓶酒”“一碗粉”“一幅画”的“五个一”产业为抓手,打出做大做强林下经济、饮用水、旅游业等三套组合拳,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动“绿水青山”不断向“金山银山”转化。2023年,武阳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成为河池市首个EOD入库项目;武阳江、东小江水质优良率100%;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98.9%,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罗城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等称号;四把镇棉花村、东门镇中石村、怀群镇伦洞村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吴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