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如下:
当养老不再是单一的“照护”,而是涵盖金融、医疗、科技等多维度领域,如何让老人知道夕阳生活还可以有另一番景象?昨日,作为我市“敬老月”活动其中一项,“都市重阳博览会”在梅江会展中心举办,现场解锁不同的养老方式。
从储蓄产品到养老社区,一站式方案让“老有颐养”有了金融底气;红外磁经络疏通仪实现了在家也能做理疗;电动轮椅让出门从“依赖他人”到“自主掌控”;智慧养老产品勾勒出科技赋能的养老新图景……
从金融规划到适老化产品,从传统康养到数字医疗,这场博览会像一本立体的“银发生活指南”。
在博览会上,还发布了天津市社区认知障碍筛查成果。去年,通过依托数字AI(人工智能)技术、血液检测,结合认知域专项检测,在对全市7个区26个社区2300多位老人进行筛查后,我市认知障碍风险异常的老年人占比达26%。
“今年,我们调整筛查策略,将认知障碍筛查与老年人体检同步合并开展,目前,已完成1300余人次筛查。初步结果显示,认知障碍风险异常占比降至16.7%,显著低于去年。”作为此次筛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市福老基金会理事长时宝光说,这一差异源于筛查群体的活力差异,社区筛查面向“家门口的老年人”;而医院体检筛查的多是从各地聚集的、身体活力较强的老年人。将两类群体数据综合考量,结果基本接近国家公布的60岁以上人群中,约20%存在认知障碍风险。
“我们要将认知障碍公益筛查长期坚持下去。”时宝光表示,下一步,规划建立1-2个常态化筛查试点,同步配套“物理+数字”康复示范中心,引入国家老龄健康三部委推荐的“六六脑认知障碍数字疗法”,探索数字化康复路径,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家属关注和重视认知障碍症,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科学有效的延缓、降低失能失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