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提出多项举措。“以案示策”通过精选各领域典型案例解读政策亮点、展示实操路径,带您看懂金融如何精准发力,助推云南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
文件提出: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丰富金融产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楚雄高新区依托“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评价体建设试点”,创新推出特色信贷产品“创指贷”(企业创新指数贷),构建了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为核心的信贷增信科技金融新模式。楚雄高新区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国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在满足条件下,可通过楚雄高新区“彝创通”双创服务管理一体化平台申请“创指贷”,申请人在平台填报创新能力评价有关材料,由相关部门进行创新指数计算,合作银行结合“创新指数”确定增信额度和最终授信。
“创指贷”探索形成了“企业直报需求、基础授信+创新指数增信、专项资金+再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企业特色信贷模式,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效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实现了无形“知本”向有形“资本”的转变,开创了一条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向发展资本转变的新路径。
文件提出:引导金融机构规范发展“贷款+外部直投”,用好“创新积分制”等“技术流”信息,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积分贷”、人才贷等产品,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服务。
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作为有效的担保方式,按照与借款人双方协议约定,政府风险补偿资金覆盖50%信贷敞口,未覆盖的50%信贷敞口采用客户提供抵押、质押、保证或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覆盖。
“善新贷”,贷款额度最高1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年利率3%起,信用担保方式。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资质的小微企业专属信用贷款。
“善科贷”,贷款额度最高5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年利率3%起,信用担保方式。拥有科技企业相关资质称号、企业主或主要股东获得高层次人才资质称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小微企业可办理。
上述产品针对科技型企业“重智力、轻资产”特性,将企业的科技资质、知识产权、人才资质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资产,全方位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科创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文件提出:立足“绿电+先进制造”、“绿色云品”及“生物多样性”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更多与资源环境要素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的金融产品。
在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指导下,当地农商行立足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绿色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创新“景东两山生态账户”支持模式,通过将客户的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生活、生态公益等)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市场主体通过积分分值兑换模式,获得贷款利率优惠、贷款信用额度提额、存款产品专属定制、绿色通道服务、绿色专属金融服务等差异化金融优惠政策。如景东某草药投资有限公司根据核算标准在“景东两山生态账户”累计积攒350个生态积分,通过积分消耗享受到原有贷款额度提升20%,获得150万贷款额度授信,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融价值。
截至2025年6月12日,景东县已建立“景东两山生态账户”31个,发放“两山贷款”16笔2099万元。
该模式成功打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转化通道,为全省优化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景东经验”。
文件提出:稳妥发展“取水贷”、“节水贷”及排污权、碳排放权等资源环境要素担保贷款,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相关金融产品服务,加大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金融支持。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与资源环境要素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探索碳汇融资模式和碳汇保险,有效盘活林业碳汇资产,助推碳经济发展。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打造“碳中和”银行网点。2025年3月12日,云南某碳汇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建设银行宁洱支行、农业银行宁洱支行等5家金融机构的7个营业网点达成合作,共同签署以每吨35元的价格购入137.05吨碳汇产品的购买协议,以抵消网点运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银行网点目标。
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碳汇产品和服务。2022年,推动景谷县农村信用社对当地某造纸企业10万亩思茅松碳汇造林项目的碳汇量进行预估,以林业碳汇质押成功向其发放600万元贷款,开创云南省林业碳汇质押融资先河。推动农业银行普洱分行向普洱某林化有限公司成功办理云南省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1200万元,太平洋财险普洱中心支行公司为普洱市宁洱县碳普惠项目提供176.792万元林业碳汇价值损失保险。
该模式实现了将“沉睡”的林业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也是鼓励金融机构多元化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可行性方案。
文件提出:持续推进“信易贷”工作和“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利用归集数据打造标准企业信用报告产品,与各银行密切合作,聚焦贷前、贷中及贷后用数场景,开展联合建模40项,开发特色贷款产品15项,联合政策主管部门梳理上线24项金融类便民惠企政策,累计解决融资需求超27万笔,累计授信金额超1800亿元,有效助力我省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支持。
以“创业担保贷款”为例,通过信息共享,全国首家实现从企业申请、政府资格审核、银行授信放款、政策贴息兑现全流程闭环上平台,审批环节由8个缩减为5个,提交材料由9类18份减少为5类5份,平均办理时长由21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2024年全省超76万笔贴息在平台办理,大大提高了政策兑现效率。
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即云南省“信易贷”平台,平台于2022年8月建立,聚焦于整合特色贷款产品、相关政策,提升乡村振兴、创业就业、科技金融、文化旅游、口岸经济等金融服务质效,推动中小微企业能贷、易贷和银行敢贷、愿贷。
为认真贯彻落实“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工作要求,2025年3月4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举办了云南省“政银企”融资服务对接活动。活动聚焦5个具有云南标识度且有资源、有产业基础的特色优势产业,包括以铝和铜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以铟锗铂为主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以磷和锂资源优势为主的新能源电池、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以智能及低空装备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等,省、州(市)政府部门、17家金融机构、130家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并现场进行供需对接交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向参会企业及参会金融机构推送了特色金融产品清单和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清单。
截至目前,参会金融机构已累计为107户企业发放贷款90余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重点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
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搭台、金融赋能、企业唱戏”的协同机制,帮助企业打通产融信息壁垒,促进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链生态,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文件提出:持续深入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围绕“1+10+3”农业重点产业加大金融投入,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普洱是咖啡主产区,针对普洱咖啡产业链上企业缺少抵押物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分行首创“乡村振兴·咖啡贷”全系信贷产品,构建了咖啡生豆存货抵押、咖啡预期收益权质押、外贸企业报关单纯信用授信、出口应收账款融资等系列产品。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发放1.11亿元再贷款低成本资金支持普洱咖啡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4月末,普洱市咖啡产业贷款余额23.09亿元,同比增长29.32%。
其次形成民族文化与咖啡产业的良性互动。西盟佤族人民将咖啡纤维融入传统织锦工艺制作“咖啡锦”,解决咖啡加工废弃物的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西盟“咖织”技艺已入选云南省非遗保护名录,相关产品单件售价可达普通织锦的3倍。西盟佤族自治县“咖啡织锦”合作社获得450万元贴息贷款后,技艺传承人年均收入增加2.4万元,更吸引27名青年返乡学艺。
普洱市支持咖啡产业发展的举措为全省普惠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示范样本,也是金融支持全省“1+10+3”农业重点产业的具体体现,实现了金融支持与农业产业的精准匹配。
文件提出: 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挖掘旅居养老多元价值,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老年用品制造等银发经济的金融投入。
基于曲靖市商业银行白石江支行的几大优势,包括地理位置、客群特征明显(50岁及以上客户占全量客户数的65.53%)、网点环境适宜、社区合作紧密、员工服务经验丰富等,曲靖市商业银行在白石江支行打造当地首家“支付适老化服务驿站”。围绕养老金融,推出安心存、安享存、养盈存3款专属存款产品,安心贷、安享贷、养易贷、养业贷、康养贷5款专属贷款产品,覆盖旅游、购物、医疗等多个领域,有效支持老年人日常金融需求,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驿站通过提供适老金融专员“一对一”暖心服务,处理老年人突发情况,并落实权益保护。在适老化服务方面,驿站还增设大字体智能设备、语音辅助、一键求助功能等,配备老花镜、饮水机、医药箱等适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感受到温馨便利的服务环境。
驿站精准定位“银发”客群需求,创建特色金融服务品牌,引金融“活水”不断滋养养老产业,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服务获得感,为金融服务适老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文件提出:支持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加快数字金融创新,支持巩固拓展数字经济优势。构建应用便利、安全高效的数字支付服务体系。
在服务企业方面,通过构建企业网银与“富企通”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慧人事、薪酬、差旅、OA等数字化经营管理支持。打造“富滇支付”行业解决方案,精准满足各类场景客户支付需求,并利用智慧教育、农贸、零售、旅游、餐饮等场景金融优势,提供标准化及定制化服务。昆明五里多农博广场通过接入“富滇支付”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了政府管理部门对市场“统一运营、统一收银、统一结算”的要求,目前已形成快速复制推广模式,并逐步在省内多个农贸、花卉、牲畜等市场推广实施。
在服务个人消费者方面,富滇银行以“体验+旅程+数据”三轮驱动手机App升级,通过游戏化互动和个性化服务丰富金融场景,月活跃用户数(MAU)跃居全国城商行前30位。将金融服务融入衣食住行等高频场景,建设“本地生活”平台,为本土特色商户提供支付渠道、销售平台和流量通道,通过数字化助力省内品牌营销推广。同时,持续升级“长辈版”App,深化适老化便民场景,打造“银发生活圈”等助力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
富滇银行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生产生活平台,为企业生产、个人消费提供便利化服务,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