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精康人员在“朋友圈”里结伴成长

发布时间:2025-09-18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近年来,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推动下,各地积极实施“精康融合行动”试点,通过精神医学、康复治疗、社会心理、社会工作、社区支持、志愿服务等专业技术和方法,开展全生命周期关怀帮助、健康教育、功能训练、社会支持,助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对象(以下简称精康对象)建立健康行为模式,让他们的生活有尊严、有质量、有希望。

  枣花酥、糖葫芦、寿司、红泥腌蛋……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邀请10余名精康对象参与线下美食沙龙生活技能训练。大家在烟火气中以食促交、以食练技,重建社交信心。

  这是东胜区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化、本土化、特色化康复路径,推出‘搏克·朋友圈’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新模式。”承接东胜区“精康融合行动”项目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誉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誉诚中心)负责人郝文娟向记者介绍,该模式以“搏克精神”为内核,设计了9个特色“朋友圈”,改变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枯燥单一的训练模式,让精康对象在“圈”中找到归属、结伴成长,最终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加个鸡腿圈”

  生活技能训练

  

  7月9日,东胜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暑期集训开班,8名未成年人再次相聚,学习生活技能、社交技巧,进行躯体训练。“这学期的生活技能训练仍是增强基础自理能力。”誉诚中心工作人员在家长会上介绍,“我们会在巩固前几个学期所学技能基础上,增加简单的烹饪课程。”

  “加个鸡腿圈”主要面向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未成年人,通过寒暑假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去年至今,“加个鸡腿圈”已开展4期培训,8名参与者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

  在特教老师、幼教老师及社工的带领下,孩子们认识厨具、学习安全标识,并体验了煮饭、炒菜、水果沙拉制作等简单烹饪流程。在一次次“火大了”“水多了”“米少了”“菜咸了”“煎煳了”的失败中,孩子们学会道歉、鼓励与坚持。“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比成功更为重要,他们需要体验‘失败—调整—挑战’的正向循环。”蒙氏教师高海燕强调。

  以美食沙龙促生活技能提升活动是“加个鸡腿圈”的成人训练场景。“对成年人的训练以集体活动形式开展,我们将生活技能训练与社交训练融入烹饪活动中,同时引入同伴支持,让精康对象在协作中彼此增能,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社工李广琪说。

  生活技能赋予底气,社交技能赋予勇气,躯体管理训练则帮助他们重获身心主权,“加个鸡腿圈”的意义正在于此。

  

  “成功上岸圈”

  职业康复训练

  

  孟姐、武哥、苏哥、王姐和小赵是“成功上岸圈”的佼佼者:他们或参与社区宣讲,或考取技能证书,或实现就业、回归职场。

  “精康对象想要重回职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郝文娟坦言,他们要通过系统性训练实现三重康复。第一是社会功能康复,重建与人沟通、适应社会规则的能力;第二是自我价值康复,让“我能行”的信念感取代病耻感;第三才是职业能力康复。“成为佼佼者的背后是他们付出的不懈努力。”

  孟姐和武哥初次尝试打电话做上门服务讲解时,紧张到语无伦次。社工帮他们进行呼吸训练、逐句演练,使他们逐渐掌握了表达技巧。

  苏哥和王姐是职业培训学校计算机基础班里最“较真儿”的学生。鼠标点不准?那就比别人多练。键盘指法乱?那就对着模拟软件一遍遍纠正。从手指僵硬到如今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他们不仅拿到了相关职业证书,还分别成为库管员、超市收银员,用技能奠定职业自信,赢得了尊严。

  小赵曾师从中医学得一手推拿技艺,经过岗前培训后,成为精康对象的按摩师。这份工作,提升了他的职业尊严和价值感。“能用双手帮到‘同路人’,比啥都强!”他说。

  目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已通过链接街道,引荐、培训精康对象参与羊绒制品、手工艺品制作,使3人实现辅助性就业;通过挖掘个人特长,为3名精康对象觅得合适的工作岗位;链接物业公司、餐饮企业、商超等多家单位设计挖掘岗位,促进2名精康对象就业;对接职业培训学校,以集中短期班方式,为精康对象开展计算机、烘焙、电子商务、中医推拿等培训,助力他们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技能。

  “职业康复训练的意义远超一份薪资。它提供的是结构化生活节奏的锚点、社会身份的重塑和自我价值的确认。”郝文娟说,“每一种技能的掌握,每一份工作的获得,都在无声宣告:疾病或许会带来迷雾,但生命的韧性与尊严永不褪色。”

  

  “舒坦得很圈”

  心理治疗与康复

  

  “如果你也想给大脑来一次深度清洁,不妨准备一支笔、一张纸、一碟墨,让书法沁心,为你擦去焦虑的尘埃。”这是誉诚中心“舒坦得很圈”书画活动的宣传语。

  “‘舒坦得很圈’就是要通过书法、音乐疗愈,达到‘没心没肺 快乐加倍’的心理康复效果。”誉诚中心社工刘芮彤说。

  誉诚中心将书法、芳香疗愈、音乐冥想等融入活动,为精康对象制订21日打卡计划,让书法发挥“大脑橡皮擦”作用,成为他们的“精神清洁剂”。

  目前,誉诚中心借助小圈训练模式,已组建9人参与的书法爱好小圈,精康对象以书法会友,进行书墨疗愈;组建了“搏克马头琴乐队”,召集6名“搏克乐手”,每周上3节马头琴音乐心理疗愈课,促进精康对象情绪表达。

  “刘叔等人通过持续练习和圈内互助,既学会了马头琴技艺,又获得了情感支持。”李广琪说,“小圈既是精神园地,也是互助平台,疗愈的涟漪由此扩散。”

  此外,誉诚中心还与鄂尔多斯市第四人民医院合作,邀请精神科医生开展预防复发免费问诊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并入户为精康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宣讲居家照护知识,预防精神疾病复发。

  “搏克·朋友圈”配有“快乐配方圈”——社交技能训练、“有氧马甲圈”——躯体管理训练、“噔噔闪光圈”——家庭支持服务、“元气补给圈”——预防复发训练、“友谊乌托邦圈”——同伴支持服务、“魔法胶囊圈”——服药训练等6个“圈”。

  “目前,除‘魔法胶囊圈’暂时因精康对象无需求没有开展服务外,其他圈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圈内活动及康复训练,并得到了精康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支持。”郝文娟说,“‘圈’训练,不仅形式‘趣’化,更有康复实效,让精康对象以闯关者、参与者、好朋友身份,在趣味互动里完成专业训练,较好地激活了他们的康复内驱力。”

  未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将持续推行“搏克·朋友圈”模式,让精康对象在康复的土壤中生长出自我改变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mzt.nmg.gov.cn/mzzx/jcxx/zhbg/202508/t20250821_27776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