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金口岭社区的经验做法!
为解决孤寡、高龄、失独、失能、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因地制宜,创新“中央厨房+专业配送”服务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构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以就近就便就餐“小切口”托举社区养老“大民生”。
基本情况
金口岭社区辖区面积1.5平方千米,下辖4个村,常住人口1.9万余人。2023年初,铜官区安康通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标准化、连锁化养老服务站点建设项目为抓手,立足区域实际,依托金口岭社区养老服务站优势资源,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对场所环境、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倾力打造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使用面积660.5平方米,于2023年5月正式营业,登记会员444人,服务范围包括世界花园小区、南山村、金苑小区等,以餐饮企业的责任和社会公益之心积极响应暖民心行动号召,成为安徽省首批认定的老年助餐服务品牌之一。
主要做法
一是以点带面,布局社区助餐“造血站”。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建成后,运营服务方式从合作运营转变为自主经营,以食堂为中心,辐射周边八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金口岭长者食堂主要作为中心厨房提供堂食和周边送餐,八个养老服务站提供订餐、配餐入户以及“饿了么、美团”线上点餐、骑手配送远距离助餐三种模式,统一制作、统一配餐、统一管理,通过标准化商业运营自主“造血”为社区老年助餐持续“输血”,让便利的老年助餐服务可感可及。
二是就近就便,打造适老暖心“便利点”。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以解决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助餐难题为重点,兼顾其他居民的就餐需求,长期为老年人提供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6—15元优惠套餐。根据老年人口味和健康需求,设计适老化菜单,每日提供不少于13个菜品,注重低盐、软烂、易消化,并定期更新食谱,增设水饺、包子等特色餐。食堂统一配置收银设备,打造“一卡通用、数据监管”的智能助餐体系,支持“卡、码、脸”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将助餐站点链入智慧助餐平台,实现“一卡吃全城”。
三是多元服务,构建舒适享老“生活圈”。金口岭社区养老服务站除助餐区域,还设置有日间照料室、中医理疗室、综合活动区(包括老年大学、书画阅览、棋牌娱乐室、健康小屋)等多个活动空间,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娱乐需求。以助餐服务为切入点,链接基层医疗服务、便民服务和志愿者等多种资源,为多元参与养老服务搭建平台,为居民提供智慧化养老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健康体检管理服务、主动关爱服务、老年教育培训服务、卫生医疗知识宣讲、心理咨询等多样化服务。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社区“享老”生活服务圈,支持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提升社区长者食堂的公益能力和服务内涵,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取得成效
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实施分档用餐补贴,对60—69岁、70—79岁、80周岁及以上低保等困难老人,每人每天给予1元、1.5元、2元就餐补助,低保、特困等困难老年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年龄再优惠1—2元,结账时自动扣减。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日均就餐150余人次,其中堂食80余人次、配餐70余份,有效缓解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就餐难题。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每天更新菜品,合理搭配食材,确保老年人吃得满意。长者食堂营业至今,实地随访、满意度调查均达到96%以上,社会效益与服务口碑双提升,受到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经验启示
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通过政策创新、多元参与和智慧赋能,为破解老年助餐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展现了“小食堂”托起“大民生”的基层治理智慧。老年助餐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需在公益底色中融入市场活力,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是长效运营的“基础”。老年助餐服务需结合区域差异制定策略,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作为城市老年食堂,依托站点通过以“中央厨房+配送”降成本,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多元共治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缺一不可。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志愿者参与等多元主体协作,可破解运营成本高、人员不稳定等难题,既减轻财政压力,又激发社区活力,形成可持续的助餐生态。
三是智慧+助餐是提质增效的“抓手”。科技赋能可以提升助餐服务效率,智慧助餐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精准配餐和动态管理,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与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长者需求是助餐服务的“方向”。金口岭社区长者食堂从菜品设计到送餐细节,均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如个性化餐食、保温配送等,体现了“适老化”服务的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