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纵横 > 正文

多维发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5-09-18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文思君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以实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为契机,依托辖区经济科技实力、历史文化底蕴和公共服务资源,通过精准施策、丰富服务、聚合资源等举措,着力构建适度普惠、多元供给、保障有力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逐步走出一条可感可及、服务专业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路径。

  精准施策,保障更及时

  为让更多困境儿童及时享受到保障,海淀区民政局推动保障对象由传统的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兜底保障群体,拓展至低保、低收入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及重点帮扶流动儿童。建立“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机制,打通民政与教育、公安、残联等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组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对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地毯式摸排,建立包含1800余名困境儿童的动态管理台账,实现底数“精准到人”、需求“精准到点”,让困境儿童享受到暖心服务。

  多元服务,保障更全面

  聚焦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多元服务需求,海淀区民政局推动服务从“保障生存”向“赋能发展”转型,以专业服务与“父母心”情怀,构建“制度刚性”与“人文温度”兼具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区级政府统筹、街道(乡镇)政府为枢纽、社区(村)为支撑、社工机构为辅助的探访评估机制,围绕儿童监护、生理、行为三个风险领域,设计涵盖12个维度29项指标的评估表。组建一支由60余名跨领域社工组成的团队,以“2名社工+1名儿童主任”模式开展困境儿童入户评估,同步进行家庭监护风险与儿童心理健康筛查。以入户评估结果为基础数据,建立红、黄、蓝、绿四级风险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困境儿童“个人—家庭—社会”三维精准画像,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依据。针对中高风险等级困境儿童,区民政局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相关机构为其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提供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区民政局秉持“角色重构·实践赋能”理念,围绕“监护指导—学业提升—心理疏导—权益保障—素质拓展”儿童成长五维支持,组织开展兴趣培养、社会融入、家庭教育等主题活动140余场;组织低保家庭儿童参加“小小志愿者团队”夏令营;在流动儿童聚集社区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将关爱送到“家门口”。

  资源联动,保障更专业

  海淀区民政局以资源联动为纽带,通过机制创新、阵地共建等举措,积极营造全域守护关爱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区民政局联合区检察院、区法院等单位出台《海淀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在监护体系、安全防护等五大领域明确重点任务,共同推进政策落实;与区法院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司法+行政”保护机制创新。区儿童福利院坚持“开门办院”,依托场地优势,打造“海淀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联合区特教中心嵌入式建设“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北部校区)”,提供特殊教育、心理支持等服务;创建“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广泛联动市青联、团区委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青联大讲堂”、“爱心家庭”结对等活动。区民政局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建设“海淀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南部分中心)”,为困境儿童提供5类29项融合课程及研学活动;链接北京康泰文化艺术基金会等,组织困境儿童家庭在暑假期间走进泰康美术馆等。区民政局试点建设街道(乡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站,发挥社工、志愿者的专业优势,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指导、课后托管等服务。


原文链接: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6868/content.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