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调查 > 正文

凯里市“三个三”,全面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24-08-20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政厅

  

  2024年以来,凯里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工作职责,通过健全三项制度,建立三级队伍,抓好三项服务,全面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服务,守牢民生基本底线,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健全三项制度,凝聚救助合力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社会寻亲、职业乞讨等救助管理工作难题。二是健全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综合执法、卫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主动发现、街面巡查、协助救助、护送返乡”等多个环节协同配合开展工作,推动形成“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救助管理工作格局。三是完善值班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职责和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值班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三级队伍,织密救助网格

  一是建队伍。整合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镇(街道)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等人员力量,建立救助管理服务三级队伍,构建“民政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力量”服务体系。二是明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和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将送返的精神障碍患者、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员、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等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有效从源头上预防流浪人员反复乞讨的现象。三是抓常态。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将救助管理职能与综治专职网格员的工作融合,将应急临时救助融入社区网格员日常工作职责,作为一项固定化的工作任务抓落实,实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一张网全覆盖。

  抓好三项服务,提升救助能力

  一是分类施策抓实救助服务。针对流浪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切实保障基本生活,及时帮助联系家属接回或护送返乡;针对流浪精神病人、危重病人,采取“先救治后救助”方式,及时送往定点医院进行救治;针对职业乞讨人员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和劝返工作,有效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二是围绕重点落实巡查服务。组织人员对车站、桥梁涵洞、废弃房屋、建筑工地、城乡接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的区域进行地毯式巡查,切实做到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快速救助。依托“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在人员密集的车站等场所设置临时救助站点,广泛开展专项救助行动。三是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服务。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讲解救助政策等多种方式,使广大群众和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知悉求助渠道、救助机构等信息,积极引导热心群众、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安保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原文链接:https://mzt.guizhou.gov.cn/xwzx/sxxx/202408/t20240820_854105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