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浇灌“团结花” 共画“同心圆”
——巴马多措并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近年来,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团结创建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谱写巴马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新篇章。
坚持发展引领振奋人心,实现民族经济更繁荣。近年来,巴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三大定位”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路子,着力打造健康水产业、长寿食品加工业、文旅康养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
加大经费投入,实现示范创建更高效。今年以来,巴马县委、县政府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目前拨付专项经费300万元,利用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65万元,投入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三交”引领凝聚人心,实现民族融合更深入。近年来,巴马建设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易地安置各族群众2029户9700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9070人,占93.5%。搬迁新居后,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互敬互爱、共事共乐,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人”近3万人在巴马长住养生,该县在文化、生活和政治等方面加强与“候鸟人”的交往交流交融,让他们成为新巴马人,这是巴马乃至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坚持安全引领巩固同心,实现民族领域更和谐。巴马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对8个方面风险隐患制定了30条防范措施。明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化解原则,执行“一周一分析、一月一排查、一事一化解”工作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制管理制度,建立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排查、预警、分析、处置机制,压实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各种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坚持改革创新引领上下一心,实现民族振兴更有保障。巴马立足实际,大胆改革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切实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结合粤桂产业发展协作机制,打造寿源田园综合体,成为东巴凤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乡村旅游一体化集散地、产业一体化发展引领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将农户的信用度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变换成分值,把分值与金融支持力度挂钩,解决乡村振兴发展资金难题,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莫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