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田东:让非遗“活”起来 助文化“兴”起来
近年来,百色市田东县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使该县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积极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让保护有依据。为挖掘和保护田东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该县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县文化馆非遗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和建立档案。据统计,该县共有非遗项目85项,成功申报了33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该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自治区级项目21项(含第九批公示结束待公布的项目2项)、市级项目5项、县级项目6项。
积极推荐非遗传承人,让传承有引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非遗传承人的助力。该县积极推荐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141名。目前,该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23名、市级传承人45名、县级传承人83名。
积极建设非遗传承基地,让传承有阵地。该县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在全县各个乡镇建立了11个非遗传承基地。其中平马镇四平村汉族师公舞传承基地和田东蔗园歌传承基地、作登瑶族乡新安村田东瑶族噜吡咧传承基地为自治区级示范基地;林逢镇林逢村田东壮族唐皇传承基地、那拔镇文广站田东壮族排歌传承基地为市级示范基地。
积极组建非遗传承队伍,让传承有继任。为了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遍地开花,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新气象,田东县在该县10个乡镇组建了26支民间文艺团队,不断壮大非遗传承队伍。如在平马镇组建粤剧团队,在作登瑶族乡组建金锣舞、唢呐及瑶族山歌团队,在祥周镇组建师公戏、邕剧及壮话快板团队等。
积极开展非遗项目技能培训,让传承有能力。为了使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金锣舞后继有人,广泛开展瑶族金锣舞进校园。2016年起,田东县文化馆每年举办为期5天的瑶族金锣舞技能传承培训班;2020年、2022年,该县针对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增办2期瑶族金锣舞师资培训班。截至目前,已举办9期瑶族金锣舞技能传承培训班,参训学员800多人。
积极组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传承有舞台。依托重大庆典活动、节假日等积极组织非遗传承队伍,大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不断扩大该县33个非遗项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如参加林逢唐皇节、江城牛魂节、思林仰岩歌圩等10个乡镇节庆文化品牌活动,深度展示民族文化特色。今年4月21日至23日,组织田东七里刺绣制作技艺和田东瑶族吡咧制作技艺参加在百色市沙滩公园举行的“千姿百色”非遗民族手工艺品牌宣传推介活动,让七里绣品和田东唢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积极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让发展有活力。该县文旅局和县文化馆联合热门景区,打造集非遗宣传与旅游推介的图文区域,着力宣传该县10个乡镇的非遗特色文化及旅游资源,促进非遗进景区,推进文旅融合。(周章师 苏华 黄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