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门资讯 > 正文

崇左扶绥“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3-04-23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原标题:

  推行生态循环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守住“绿色底线”、激发“绿色活力”、擦亮“绿色名片”——

  扶绥: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2022年7月8日,在自治区党委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上,扶绥县绿色发展集成改革经验被列入汇报内容;

  2022年11月7日,全区改革系统集成暨改革攻坚落实典型经验推广现场交流会召开,扶绥县就该县推行生态循环融合发展模式作典型经验发言;

  在2022年崇左市“改革攻坚落实年”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中,扶绥县改革事项《扶绥县推行生态循环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获评“2022年崇左市改革攻坚优秀成果”。

  近年来,扶绥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扶绥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探索实施“建立1套制度体系,实施3条生态产业转化路径”的“1+3”改革模式,深入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守住“绿色底线”、激发“绿色活力”、擦亮“绿色名片”,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套绿色发展改革制度体系,守住“绿色底线”

  2021年10月,自治区印发《“三线一单”成果应用试点工作方案》(“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选取1市14县作为试点,其中扶绥县成为崇左市唯一一个入选的试点县。2022年4月27—28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办全区“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培训班,扶绥县作为全区唯一试点县代表,在培训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这是扶绥县强力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推进绿色发展改革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扶绥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立“绿色规划”,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统一划定“三区三线”,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资源总量管理、生态文明绩效考核等八项“绿色制度”,率先在全区推广“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实现评价有依据、保护有激励、破坏有惩罚;建立“绿色台账”,开展农地入市、旱改水增减挂指标等交易服务,创新开展EOD“绿色金融”模式,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变、生态资产向资本转变,将“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可计量、有产出、可交易的“金山银山”。

  一张“绿色规划”、一套“绿色制度”、一本“绿色台账”,构建起扶绥县绿色发展改革制度体系,让绿色逐渐成为扶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一条生态工业转化路径,激发“绿色活力”

  日前,在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厂区,该公司安全健康环保部经理苏忠辉介绍,制糖废水经在线监测达标后,可直接排放或进行二次循环利用。截至目前,该公司2022/2023榨季累计处理制糖生产废水110.96万吨,废水经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超过行业排放标准50%。此外,该公司投资建成装机容量为30MW的生物质能源电厂,利用蔗渣、蔗叶等作为燃料发电,实现了资源综合高效循环利用。

  作为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制糖企业,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对社会、对环保负责”的理念,主动承担绿色发展责任,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经营模式,扎实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这是扶绥县深入实施综合利用、吃干榨尽的生态工业转化路径,推动生态工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的缩影之一。

  该县创新实施“龙头企业+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等模式,形成铜、甘蔗、木材、建材四条生态全产业链。其中,引进海外铜矿打造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年产值超200亿元;实施“综合利用+闭环产业链”生态循环模式,推动蔗糖产业“二次创业”,形成了“甘蔗—糖—发电—食品—养牛—肥料—生物化工”的产业链;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模式,绿色家具家居产业成为国家级示范林业产业;以扶绥新宁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建材业,逐步向骨料、纳米级轻质钙方向深化。

  一条生态农业转化路径,培育“绿色果实”

  近日,记者在位于崇左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崇左农高区)核心区的广西东亚糖业甘蔗研究与发展中心看到,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检查甘蔗组培苗生长情况。

  崇左农高区以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建设主题,以蔗糖循环产业为主导,集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研究院、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等10家院所、高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6个,2022年崇左农高区实现总产值114.6亿元,其中,蔗糖主导产业产值77.61亿元。

  崇左农高区所在地扶绥县,是我国超百万亩糖料蔗三大主产县(区)之一,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走在全市前列,是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近年来,扶绥县深入实施优质绿色、综合循环的生态农业转化路径,生态农业实现新进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优质农业”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和自治区级农高区;实施“1+N”模式,建立起甘蔗产业主导,坚果、生猪、蛋鸡、牛羊等N个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速连续6年排崇左市第一。

  一条生态文旅转化路径,擦亮“绿色名片”

  走进广西石埠乳业生态观光牧场,可以在全景智能挤奶大厅观摩奶牛在自动挤奶转盘上挤奶;可以到犊牛岛互动区体验饲喂小牛犊;也可以在多功能教室体验亲手制作三明治,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该牧场自2022年10月1日开展研学项目以来,已接待研学学生5000余人。

  近年来,扶绥县依托首府南宁“半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互动互促、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旅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和文旅资源有机结合,持续探索文化旅游与康养、农业、研学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周边游、周末双日游承接地,扎实推动扶绥文旅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施“居家+旅居+康护”三位一体康养服务模式,中国(南宁)乐养城作为全国首个老年养生示范基地即将投入运营;实施“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风光秀美的广西石埠乳业万头奶牛生态观光牧场;实施“白头叶猴保护+研学旅游”发展模式,成功建设国家级白头叶猴研学基地,山圩镇渠楠屯白头叶猴保护地治理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推出了龙谷湾旅游休闲度假区、炎鑫度假村等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科普特色鲜明的研学基地,助推全县研学教育发展。2022年扶绥县接待游客388.6万人。

  扶绥县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和“自治区级生态县”,连续4年获评“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89.3亿元,同比增长9.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5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5.4亿元,同比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

  “我们将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战场,谋深谋实‘两山’双向转化的机制与路径,实现‘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扶绥县委书记黄建辉说。(记者 廖法丽)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xdt/202304/t20230417_659046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