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让历史焕发时代意义
——来宾市挖掘文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象州古琶茶最早见于唐代陆羽《茶经》,该书记载中国生产名茶的地方有‘八道四十三州’,其中岭南道有‘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由此可知,象州是当时岭南地区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象县志》亦载‘象地宜茶,载于陆羽茶经,洵非虚构,盖本县境内,皆可种茶,而所产茶叶,以色香味三者言之,实不让各地名种’。”4月12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唐中克在来宾市地方志研究“六进”示范点挂牌仪式上,将象州历史和茶文化娓娓道来。唐中克是来宾市和象州县史志部门为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旅融合品牌特意邀请的专家。除了调研象州古琶茶历史,自治区专家组还与当地市、县领导共同研讨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把虚工做实,让历史焕发时代意义。”这是近年来来宾市在史志研究工作中的着力点和出发点。该市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重新挖掘打造了位于兴宾区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和交通总站天马运输行革命旧址,都宜忻游击队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纪念场馆。除了真实还原历史,为当地红色旅游带来亮点,这些场馆还成为乡村振兴农产品展示、农民电商发展的场所和平台,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和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来宾市委常委、副市长田晖说:“我们不但要让璀璨历史文化照亮奋进之路,还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充满活力的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更好助力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培根铸魂。”
在史志工作活动中,来宾市围绕志书资源开发,创响农业特色产业“文化牌”“地标牌”“工艺牌”等特色品牌,挖掘象州古琶茶、武宣红糟酸、金秀野生红茶、忻城糯玉米等名优粮油,茶果、中药材等农产品以及民间传统技艺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要把史志工作的‘虚工做实’,让历史依据发挥时代价值,为特色乡土品牌提升美誉度和公信力。”来宾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赖祥旭说。今年,来宾将推进“乡村记忆”文化挖掘,动态推进乡志书编纂,留住乡音、乡风、乡思、乡愁,在保留乡土文化记忆的同时,全面记录乡村振兴的历程和成就。截至目前,该市已推进武宣东乡镇、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等历史文化的名镇(乡)9个试点,完成20多部初稿。
在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来宾市通过指导和服务党史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非遗传习所等建设、布展,认真挖掘、梳理革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增强村民的情感认同,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卢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