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门资讯 > 正文

“美丽约定” 让乡村从“面子”到“里子”有了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21-03-27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开展“美丽约定”工作,是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筑牢乡村振兴战略根基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使村居民从原先的“要我美”变为自发地创造美、守护美,青村镇各村居在原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基础上,注入新元素,形成“美丽约定”,对村居民在“和美宅基”创建、河道管理、垃圾分类、社会治安、邻里和谐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约束,丰富美丽乡村创建内涵,以乡风文明促乡村振兴。

  从2018年10月起,青村镇开始推进各村制定“美丽乡村·美丽约定”村规民约。当时正值上海市村(居)民委员会换届,新班子组建后要重新修订村规民约,乘此东风,一份份老百姓真正参与制定的、能够切实发挥治理作用的“草根宪法”应运而生。

  2020年5月起,青村镇又将“美丽约定”内容向住宅小区延伸,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美丽家园·美丽约定”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美丽约定”即升级版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主要体现在各村居结合自身特色,针对村组、楼组内存在的顽症问题制定的,真正在“管用”和“好用”上下功夫。每份“美丽约定”的合法性都经职能部门审核通过。

  如今,各村居制定的“美丽约定”均不超过一页纸,最多的10条,最少的只有8条。“美丽约定”不再是束之高阁、乏人阅读的一大本,而成为方便张贴在门口的一张纸,成为老百姓日常行为规范的公开准则。最终版的“美丽约定”纷纷出炉后,家家户户都主动在约定书上签了字。

  青村镇人民路25弄是青村居委中街小区的一个楼组,通过与上塑集团党支部党建结对的方式,投资打造了特色弄堂——清风三里。清风,即指小区居民遵德守法、风清气正;三里,即联通党员、社会各界人士及群众间的最后一公里。为了维护好弄堂文化,传承好“好家风、好家训”,讲好弄堂故事,“清风三里”弄堂版“美丽约定”诞生了。

  青村镇开展“美丽约定”有一套“票子”+“面子”+“鞭子”奖惩模式。每个村组、楼组最显眼的位置都设立了“美丽约定”公示牌,上面张贴着每户人家履约情况。凡违反约定中的一条且拒不整改的就会纳入村居民黑榜,同时暂缓或取消该户享受村(居)委会自筹福利的资格,体现在公示牌上的就是一张“哭脸”的标记。对积极履行“美丽约定”的村居民,除了公示牌上一张张“笑脸”标记的展示,还会有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青村镇岳和村,家家户户手上都有一本《岳和村村民自治手册》,手册包含垃圾分类达标、宅前屋后“三包”达标、“四史”学习教育、民风美等八大考核项目。考核达标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印章。该村每季度会开展一次“村民自治积分兑换”活动,自治手册上的印章可以兑换来洗衣液、洗洁精、粮油等物品。自2018年“美丽约定”实行以来,全村垃圾分类达标率实现100%,村民参与村居自治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为了巩固“美丽约定”的工作成果,村里、居委纷纷成立了一批志愿者队伍和“美丽约定”执约监督小组。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自发带领志愿者开展巡查,对不符合约定的情况进行整改。

  青村镇李窑村执约监督小组在一次巡查中发现,有村民在河道边种植蔬菜,违反了该村“美丽约定”第八条“不侵占河道,河道边坡不养家禽、不乱堆栽、不种植蔬菜。” 巡查考评结果公示后,村民立即主动进行整改,铲除违规种植的蔬菜,河道原貌得以恢复。


  青村镇“美丽约定”行动在推动环境改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村居民邻里因琐事争吵、违章搭建、侵占公共用地等不好的行为大大减少,村居民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和美家庭、诚信户、见义勇为先进典型、乡贤代表等;随之,村容村貌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村居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美丽约定”让乡村从“面子”到“里子”有了华丽转身。


原文链接:http://www.shzfzz.net/node2/zzb/n4484/n4492/u1ai158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