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社会救助民生底线,海北州以“强督帮、优服务、建机制”为核心,强化社会救助,服务弱势群体成效显著,亮点突出......
为筑牢社会救助民生底线,海北州以“强督帮、优服务、建机制”为核心,强化社会救助,服务弱势群体成效显著,亮点突出。
锚定问题靶向发力,构建全链条督帮体系。一是压实三级责任。建立“州级统筹、县级主责、乡镇落实”的三级责任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州政府分管领导调度指导社会救助工作4次,实地督导6次;州局组成督导组赴四县开展多轮督帮指导,针对存在薄弱环节,开展政策解读、业务培训、案例分析等个性化指导,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并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回头看”的闭环机制,下发工作提醒函6份、工作提示2份。二是强化能力支撑。积极创新“省级指导+州县联动+实地督导”培训模式,就基层普遍关注的疑难杂症,全年举办业务培训班8期,覆盖基层干部900余人次。省、州相关救助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民政办了解政策执行中的堵点难点,现场答疑解惑、提出改进建议,实现政策入脑、业务上手、问题解决的目标。三是优化服务流程。在省、州联合督帮指导过程中发现,个别救助因工作审核程序较多,影响了救助时效性,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请示省民政厅批准,将门源县和刚察县作为低保边缘家庭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县,审核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让救助服务“就近办、快速办”。
民生保障提质增效,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一是救助效率提速。低保边缘家庭审核确认时间由原来的30-45个工作日缩短至20-25个工作日,自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以来,门源和刚察两县共完成审核确认61户273人,政策落地“加速度”明显。二是保障精准度提升。通过“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回头看”闭环机制,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累计退出不符合条件救助对象2849户2778人,新增保障对象1538户3270人,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三是资金监管从严。规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3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82万余人;建立死亡人员违规享受社会救助保障待遇工作机制,全州及时调整退出享受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供养的死亡人员共130人,通过制度落实堵塞监管漏洞,切实维护社会救助公平公正、精准高效。
机制创新破难题,打造救助服务“海北样板”。一是“督帮结合”强基层。打破“只督不帮”传统模式,督帮组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现场开展政策辅导、案例分析、流程演示,累计下发工作提示8份,帮助基层解决审核不规范、政策执行偏差等问题。二是“权限下放”提效率。低保边缘家庭审批权下放后,乡镇可直接完成“申请-审核-确认”全流程,配合“单人保”、临时救助简化政策,自9月份以来,受理低保边缘家庭申请126户566人,群众平均跑腿次数减少50%,切实降低办事成本,提升救助效率,得到群众认可。三是“动态监管”护公平。依托死亡人员信息比对、救助对象定期复核等机制,建立“动态准入、及时退出”监管体系,从源头杜绝违规享受问题,社会救助公平性满意度达98%以上。并结合各县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加快资金支出进度的通知》,统筹推进全州救助服务提质与资金使用,确保每一分救助资金安全、规范地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