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禾公路风光(摄于8月25日)。 沙合木 摄
阿禾公路与青黛群山相连(摄于8月25日)。 沙合木 摄
云雾缭绕间,阿禾公路的盘山路如银带缠山(摄于9月10日)。 刘新海 摄
禾木景区里游客骑着骏马缓缓前行(图片资料)。邱兴明 摄
九月的阿尔泰山脉,暑气渐消,山林间晕染出斑斓的色彩。清晨的薄雾在山谷中缭绕,与金黄的桦树林和远方皑皑的雪山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致。
在阿禾公路起点附近的停车区,重庆游客李渊刚下车,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拍摄远处连绵的雪山与近处翠绿的草原。“早就听说新疆的公路风景美,这次走了阿禾公路,真正见识到了,一路上雪山、森林、草原不断切换,开车就像行驶在风景里,都快看不过来了。”李渊一边展示相机里的照片,一边兴奋地说。
阿禾公路,于今年6月30日正式双向通车运营,仅仅两个多月,便强势“破圈”,成为新疆“新晋”网红旅游公路。据统计,截至7月30日,已有40多万名自驾游客通行,日均通行车辆达数千辆,日均游客超万人次。
这条起于阿勒泰市、止于禾木村,全长209.45公里的公路,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游客?它的走红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带您一探究竟。
景观: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2024年,网剧《我的阿勒泰》爆火,让阿勒泰的草原、雪山与人文风情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文旅热度持续攀升。而今年6月,阿禾公路实现双向通车,恰好为这份“热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探索途径。这条209.45公里的公路,本身就是一条串联自然奇观与人文故事的“流动风景线”,让游客能够更自由地感受阿勒泰的美。
从阿勒泰市出发,刚驶入阿禾公路,开阔的河谷草原便在眼前铺展开来。成群的牛羊如散落的星辰,点缀在泛黄的草甸上。牧民的白色毡房升起袅袅炊烟,偶尔有身着民族服饰的牧民骑马穿行,勾勒出最质朴的草原生活图景。
行驶不久,阿勒泰市拉斯特乡的景致映入眼帘。“拉斯特”之名源于自然的馈赠。每年春天,阿尔泰山融雪裹挟树枝奔涌而下,在山谷间冲出一片片冲积地。如今虽已入秋,清澈的溪流与泛黄的草甸仍能让人感受到那份自然的灵动。
过了拉斯特乡,鹊吉克桥横跨山涧。这座不长的桥,却藏着一则温暖的往事:“鹊吉克”是一位老牧民的名字,当年他常骑马帮助迷路的旅人、照料受伤的牲畜,后人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如今游客踏过桥面,聆听牧民讲述故事,依然能感受到人与土地之间相互温暖的深情。
继续前行,乌希里克湿地公园的绿意扑面而来。九月的湿地虽柳叶泛黄,但水草丰茂、溪流蜿蜒,偶尔还有水鸟掠过水面。“乌希里克”意为“隐忧的柳丛”,是老一辈牧民留下的“自然密码”,提醒后人湿地虽美,却暗藏沼泽与汛期风险,要敬畏自然、读懂自然。
深入山区,阿克布拉克夏牧场的风光令人眼前一亮。“阿克布拉克”即“白色的泉水”,高山融雪汇成的溪流清澈见底,在草场间缓缓流淌。即便已过盛夏,仍可见成群的牛羊在草甸上悠闲吃草,远处雪山与近处溪流相映成趣,尽显草原的静谧与壮阔。
行至野卡峡,通巴河与公路并肩延伸。“野卡峡”意为“岔路”,通巴河将草原分为阿克萨拉与吾尔莫盖特两片,对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来说,这是世代相传的“生活指南”,根据季节驱赶牛羊寻找丰美草场。这份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正是阿勒泰人文魅力的缩影。
而公路尽头的禾木村与托勒海特夏牧场,更是将美景推向极致。托勒海特被誉为“天境”,灰鹤驻足、金莲花遍野,翠绿草原与皑皑雪山相映;禾木村的木质小屋错落分布于河谷两岸,清晨炊烟与五彩森林交织,宛如世外桃源。
这条公路不仅串联起雪山、草原、森林、湿地等自然景观,更蕴藏着人与土地之间的温暖故事,成为人们亲近阿勒泰的绝佳选择。
交通:串联景区形成环线
阿禾公路通车前,从阿勒泰市到禾木村需绕行G217国道转S232省道,全程近300公里,且部分路段为盘山公路,弯多坡陡,正常行驶需五六个小时,若遇雨雪天气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今,阿禾公路全程仅209.45公里,均为沥青路面,路况平整开阔,驾车仅需三个多小时即可抵达,通行效率大幅提升,也让自驾体验更加舒适安全。
来自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加米哈·阿斯力别克,趁着暑假带着两个孩子自驾来到阿禾公路。自驾途中,沿途风景深深吸引了一家人的目光。“阿禾公路风景好,路况也好,这就是家门口的公路旅行。”加米哈·阿斯力别克的话道出了许多本地游客的心声。阿禾公路的通车,让短途家庭游实现起来更加轻松。
作为阿勒泰地区“千里画廊”旅游风景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阿禾公路通车不仅大幅缩短了阿勒泰市到禾木村的通行时间,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更串联起禾木村、喀纳斯景区、白哈巴村等热门景点,形成“阿勒泰市—阿禾公路—禾木村—喀纳斯景区—白哈巴村—布尔津县—阿勒泰市”的旅游交通大环线。此前,游客前往禾木村和喀纳斯景区多需从布尔津县绕行,路线单一且遥远,各景区之间连接不畅,游客往往需多次折返,既增加了旅行时间,也提高了出行成本。
据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旅游大环线的形成,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灵活的出行选择,也使阿勒泰地区分散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好整合。游客可根据时间和喜好,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行驶,一次性游览多个热门景点,无须走回头路,极大提升了旅游体验。
自阿禾公路通车以来,阿勒泰地区旅游热度明显上升,尤其是禾木村、喀纳斯景区等周边景点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
此外,阿禾公路还与周边的国道、省道形成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游客从乌鲁木齐出发,可通过G216国道转阿禾公路,直达禾木村,全程路况良好,进一步降低了长途自驾的难度。交通条件的改善,也间接带动了沿线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服务:完善设施增强体验感
随着阿禾公路的“走红”,前来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从住宿、餐饮到停车、安全保障,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据统计,目前阿禾公路沿线已发展起200多家特色民宿、30多处牧家乐,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市红墩镇、拉斯特乡及禾木村周边。
在拉斯特乡、红墩镇等公路沿线的哈萨克族村落中,民宿与牧家乐多采用当地传统木质建筑风格,内部装饰融入刺绣、民族乐器等元素,餐饮则以手抓肉、奶茶、马奶酒等哈萨克族特色美食为主。每到夜晚,部分民宿还会组织篝火晚会,邀请游客参与民族舞蹈、手工制作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草原民俗文化,这也成为许多游客感受当地特色民俗的重要方式。
除了住宿餐饮,阿禾公路沿线还配套建设了12个停车区、8处观景台和15座旅游厕所,为游客提供便利。在公路中段的乌希里克观景平台停车区,记者看到该区域面积充足,可同时容纳200多辆汽车,明确划分了小型车、大型车和房车专用停车区域,指示牌清晰明了,方便游客快速找到停车位置。停车区内设有休息亭、座椅和分类垃圾桶,方便游客短暂休整和丢弃垃圾。
据该平台停车区管理人员介绍,我们每天会对停车区、观景台和旅游厕所进行两次清洁维护,确保游客享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厕所配备洗手液、卫生纸和烘干设备,24小时供应热水,尽力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旅游高峰期还会临时增加清洁和引导人员,以避免出现车辆拥堵和环境杂乱的情况。
在安全保障方面,阿勒泰地区公安局交警支队在阿禾公路沿线增设了交通标志、监控设备和测速装置,并安排交警24小时巡逻值守。同时,沿线还设置了多个应急救援点,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和拖车、维修工具等设备,随时应对游客可能遇到的车辆故障、人员受伤等突发情况。
此外,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还在阿禾公路起点和终点设置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旅游咨询、线路规划、门票预订等免费服务。服务中心内摆放着阿勒泰地区旅游宣传册、景区地图等资料,工作人员会耐心解答游客疑问,并根据游客需求推荐合适的旅游线路。
“我们会主动介绍这里除了禾木村、喀纳斯等景点外,还有托勒海特等小众景点,帮助游客规划更丰富的行程。”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自九月以来,咨询秋季摄影和徒步线路的游客明显增多,我们也会根据天气和路况提供更精准的出行建议。
阿禾公路的贯通,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的延伸,更是一种旅行方式的革新。它让阿勒泰的壮美风景从遥远的向往变为可轻松抵达的现场,让深山牧场的烟火气息与现代旅途无缝衔接。这条公路正如一条飘逸的丝带,蜿蜒在雪山、林海与草原之间,串联起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温度,也编织着阿勒泰更加开放、灵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