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媒体资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调查 > 正文

养老有“医”靠 产业添活力!黔西南州打造公立医养结合样板激活康养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18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政厅

  

  “我8月4号住进来的,这里每天都有专业人员照顾,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安排得特别到位。”近日,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西南州)医养(康复)结合示范基地,62岁的陈海涛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开展康复训练。舒适温馨的环境、细致入微的护理,让他对这里赞不绝口。

  

  黔西南州医养(康复)结合示范基地于今年7月3日在黔西南州妇幼保健院住院部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是全州首家按照机构标准装修、公立医院直营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基地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规划床位150张,现开放床位48张。

  

  医养(康复)基地创新采用“医疗+养老+康复+人文关怀”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与贵州和佑健康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专业技术与管理经验,打造全州首个集“精准诊疗、科学照护”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在医疗方面,基地依托州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专家团队、先进医疗设备及规范就诊流程,配备中心供氧系统、负压系统、紧急呼叫系统等设施,可实现“小病不出房间、大病及时转诊、危急患者就地抢救”的高效服务。养老服务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长者,居室设计充分参照适老化标准,设有家庭式套间、舒适单人间、标准双人间等多种房型,营造出温馨、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康复服务则充分借助北京同仁堂的专家和技术力量,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康复理念,由专家定期查房,为康养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我们不仅关注长者的身体照护,更重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医养(康复)基地护理组长余自崎介绍,基地尊重长者个人意愿,配套专门的文化娱乐区域,涵盖活动区、书画区、棋牌室、活动大厅、休息平台、配餐区等功能空间,还配备 OT(作业治疗)/PT(物理治疗)等肢体康复、步态训练类专业器材。同时聘请专职人员组织活动,常态化开展唱红歌、做手指操等,丰富长者日常生活。

  

  “以前在家全靠妻子一个人照料,只有她出门买菜时,我才能被推到小区楼下自己练走路。”陈海涛笑着说,如今每天有护工专门陪他做走路训练,他已能连续行走一个多小时,“这里环境好,职工医保还能报销,特别划算,我打算就在这儿养老了。”

  

  医养(康复)基地通过公立医院的资源下沉和专业赋能,有效提升了区域养老服务的水平与品质,让失能、半失能长者能享受到“医疗有保障、康复有方案、生活有关怀”的一站式服务,切实缓解了家庭照护压力。

  “医养(康复)基地有效弥补了传统养老服务在医疗康养领域缺乏专业支持的短板,尤其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难’问题,推动全州养老服务在照护专业化层面实现整体提升。”黔西南州民政局老龄科科长钱芳芳表示,作为全州医养结合领域的示范项目,基地还能吸引、培养一批既懂医疗又懂养老的专业人才,缓解行业人才短缺难题。

  

  黔西南州妇幼保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肖峰表示,下一步,医养(康复)基地将持续创新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提升长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完善服务体系与设施、优化服务模式,加速推进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无缝衔接、深度融合。

  “我们计划逐步开放11楼作为护理专区,深化与老年大学的合作,邀请教师为在院老人开设课程;同时会把医院闲置区域改造成带花园和绿植的户外活动空间,为在这里进行康养医养的人打造更舒适温馨的康养环境。”肖峰说道。

  

  黔西南州医养(康复)结合示范基地的建成投用,不仅是破解“养老难”问题的民生答卷,更是黔西南州主动拥抱银发经济浪潮、布局大健康产业的关键落子。它标志着黔西南州在构建“医、康、养、教”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格局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品牌注入了坚实的专业内涵与温暖的人文温度。未来,随着黔西南州康养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打通医疗、养老与旅游休闲的产业壁垒,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成为服务本地、辐射周边、吸引全国的宜居宜养健康之城,让“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原文链接:https://mzt.guizhou.gov.cn/xwzx/sxxx/202509/t20250911_886024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